中国石油科技创新管理广开言路  

   2013-11-26 IP属地 上海241

style="width:670px;margin:0;overflow:auto">  世界一流公司如何坚持把持续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内生动力?什么样的技术创新体系最适合中国国有企业?中国石油如何推动开放式创新及协同创新,提升创新管理效果?11月上旬,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广开言路,召开了由科技管理部主办、经济技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石油技术创新管理国际研习会。  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何盛宝介绍,在科技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集团公司要实现从国家石油公司(NOC)到国际石油公司(IOC)的转变,必须依靠技术创新。虽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中国石油走在央企前列,但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还有继续努力的空间。在这方面,我们应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公司的做法。但什么样的创新体系对中国石油是最合适的?国际石油公司的做法直接拿来显然不可行,需要进一步研究。  来自IHS上游研发团队的总监Oscar Abbink,对IOC、NOC等的技术创新体系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创新雷达发现企业优势和弱点,确保技术的领先性。”西门子(中国)高科技企业化中心总经理刘世平阐释了包括未来之窗和创新雷达、创新气候等公司六大创新支柱。通用电气(GE)油气集团中国区工程总经理吴平川介绍了GE全球研发中心布局、开放式创新等情况。赫世公司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赵志勇介绍了公司在钻完井、微地震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特别是精益工厂化作业模式等。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捷教授,分析了服务公司与油公司的技术发展趋势、研发策略等。  “创新思想离不开文化。日本是产品文化,德国是匠人文化,美国是创新文化,而中国自古以来崇尚中庸文化,对科技创新也产生影响。” 应该用什么理论指导、推动科技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介绍了三个理论:第一个是国家干预论;第二个是重大项目引导,重大项目必须结合市场需求;第三个理论是试错论,即尝试错误,宽容失败。  在专题讨论环节,胡文瑞、集团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刘振武、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清华大学教授吴贵生,以及部分主旨演讲嘉宾,围绕技术创新要素、发展模式、创新链、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创新评价体系等专题展开讨论,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  国家已将科技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集团公司从重视规模速度向突出重视质量效益的转变过程中,在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在降本增效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的关键时期,集团公司对科技创新管理的研究步伐也在逐渐加快。面对未来发展挑战,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到各直属科研院所进行调研,主持召开科技创新座谈会,听取专家和科研骨干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在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国际部的大力支持下,多年来,经济技术研究院不仅承担了中国石油集团及其下属专业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和科研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大量研究任务,还受国资委、中国工程院的委托承担了“加强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战略研究”的任务,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研究团队。  “科学研究离不开交流合作,管理创新也同样离不开经验成果的共享。”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建中介绍。中国石油技术创新管理国际研习会已连续举办多年,过去仅限于小范围专题研讨,今年采取了开放式办会新模式,参会范围扩大至集团公司所有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团队,并吸收国外公司科技管理经验广开言路,目的就是为了扩大会议交流成果,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享科技创新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相关行情动态
推荐行情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使用说明  |  豁免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803116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