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东电力”助力蒙东崛起

   2013-01-28 IP属地 天津84

时间的指针刚刚指向下午4点30分,零下43.5度的海拉尔市区天色却已渐渐暗了下来,万家灯火随即闪耀在茫茫的呼伦贝尔大雪原上,璀璨的星光将别具风情的巴尔虎草原装扮得分外妖娆宁静,无数双夜的眼睛蜿蜒成一道道令人神往的星河。这是国家电网蒙东电力有限公司为祖国北部边陲绘镶出的一抹炫目色彩。  “蒙东公司要承担起蒙东地区46.8万平方公里、1200万人民的供电保电任务;承担起蒙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电保障任务;承担起引导蒙东地区能源结构调整、支持风电送出消纳的任务;承担起蒙东地区建设国家能源基地、服务东北振兴的输电送电任务。”总经理陈连凯面对记者豪情万丈,“把光明和温暖送到草原的每一个角落,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  重民生电力惠及千家万户  2012年一个美丽的夏天,通辽市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福巨村村民韩宝龙买来鞭炮,在哗哗出水的灌井旁一通燃放:“用电浇地就是好啊,省事儿还节约成本!原来好几个人累一天的活儿,现在一个人几小时就干完了。不信的话,跟你算算账:柴油机一小时要花25―-30元,用电浇地一小时才6元多。”韩宝龙对记者说。  莫力庙苏木是一个典型的蒙古族聚居区,几年前,这里的老乡们依然逐水草而居,即使是农业村,也多是“靠天吃饭”,有的村庄还是无电村。负责这一片用电的金家窑供电所所长马广文带领所里的职工逐村走访排查:这片土地上哪里还没有电,哪里还没有变压器?几年下来,林场装上了20台变压器;羊场南铺添了70台变压器……  轰轰烈烈的农网改造和真诚及时的电力服务,让这里的老百姓逐渐改变了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各个村屯都抢着上电上管灌,贫瘠的沙土地逐渐变成了肥沃的水浇田。  2012年12月13日,呼和浩特寒风凛冽,蒙东电力公司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副旗长高勇率队不远千里赶来,送上一面大红锦旗,上面写着“践行责任,提供电力供应坚强保障;真情关爱,辅助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几行金灿灿的大字。高勇说,这是他们建旗以来送出的第一面锦旗。  锦旗虽小,却代表了28万鄂伦春人民的心意。鄂伦春族是我国“三少”民族之一,在为该旗建旗60多年来最大的工业项目――鑫昌泰吉文水泥有限公司供电过程中,蒙东电力人攻坚克难,使吉文水泥厂比预计提前2年投产。去年8月,蒙东电力专门开工建设一条220千伏线路,跨省向黑龙江电力公司“借电”,就近输电给该水泥厂。  提及蒙东电力为此所做的一切,党组书记吕海平的话语朴实而又真切:“作为具有公用事业属性的中央企业,我们有责任对内蒙古东部的‘老少边穷’地区积极展开帮扶工作。”  吕海平告诉记者,蒙东电力公司自2009年6月29日成立以来,不遗余力惠民支农,共投资127.5亿元升级改造农村电网,投资1.5亿元推进无电地区通电工程,新建及扩建变电站245座、10千伏及以上线路1.65万千米,使120万用户的供电设施得到改善,供电可靠性显著提升。在大电网不能延伸到的更加边远的牧区、林区,蒙东电力大力建设风光互补站及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让微电网造福边疆百姓,并逐步完成了对其“辖区”赤峰、通辽、呼伦贝尔和兴安盟的电价调整工作,使这4个盟市的城乡居民照明电价实现了同网同价。  助发展电网覆盖林海雪原  2012年12月2日,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漫天飞雪,气温低至零下26摄氏度。  乌兰哈达―德伯斯―阿尔山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传来阵阵“突突”的机器轰鸣声。大风夹着冰雪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施工人员眉毛上挂满了霜花,厚厚的棉衣被汗水浸透结冰。他们与时间抢速度,以责任保质量。“白天还好点儿,有阳光,晚上可真够受的。这个帐篷抗不住风,晚上外面零下30多度,帐篷里面零下20多度。”在99号施工现场,一位施工人员说。  工程自2011年5月10日开工建设以来,历经酷暑严寒,最紧张时有3000余名施工人员同时奋战在全线。2012年1月4日竣工投运并经过了元旦大负荷冲击以及零下30度的低温考验,标志着兴安盟阿尔山地区彻底告别14年孤网运行的历史,供电能力从17950千伏安增长到12万千伏安,增加近7倍。工程总投资6.85亿元,横跨大兴安岭、贯穿兴安盟东西全境,包括2座总容量为24万千伏安的220千伏变电站、 270千米的同塔双回220千伏线路,同时建设与之配套的66千伏优化和梳理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阿尔山及科右前旗北部地区的供电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电力供应。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相关行情动态
推荐行情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使用说明  |  豁免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803116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