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降价,竞争的必然?  

   2013-07-03 IP属地 上海100

  从6月24日开始,国内部分主要煤企对几个品种的高热值煤进行降价,其中发热量5500大卡/千克动力煤的挂牌价降到每吨582元,比前一周下调了18元,发热量5800大卡/千克的动力煤降价到每吨630元,比前一周下调了10元。  大型煤炭企业此举令不少企业被迫跟随降价,一时间,国内动力煤市场充斥着恐慌情绪。  大企业带头降价,实际上是市场竞争的需要。这种竞争,恰恰是市场主体对煤炭供应过剩的正常反应。这种阵痛方式,或许不是恶性竞争,而是有助于尽快扭转供应过剩局面的做法。  目前,在动力煤主产地“三西”地区,大多数煤矿所开采的煤炭都位于地下几百米,装车前需要对煤炭进行洗选加工或配比,成本较高,加上铁路运费、港杂费及海运费等,这些地区的煤炭到岸价一般都高于澳洲煤和印尼煤,没有竞争优势。  很多沿海电厂近年来对机组锅炉进行了改造,使其适合燃用进口煤炭,国内煤炭已经不是无可替代的产品了。大型煤炭企业需要通过降价来巩固市场地位,这对成本偏高的企业形成了倒逼的挤压力量,促使他们以销定产,甚至停止生产。  市场竞争原本就是残酷的。  沿海动力煤市场的持续疲软使得到港拉煤船舶数量创历史新低。6月,平均每日在秦皇岛港下锚的船舶只有35条左右,7月1日只有31条,其中没有1条船办完手续准备装货。6月30日,环渤海五大港口(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老港、国投京唐港、天津港)合计存煤2051万吨,较6月初增加220万吨,目前看,存煤还在增加,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加大。  在南方,不但国内煤炭积压在港口,大量进口煤也堆在港口。6月下旬以来,电厂日耗煤数量增加10万吨左右,但主要消耗的是自身库存,对拉动煤炭采购并无明显帮助。  当前煤炭市场的竞争,不单纯是国内企业间的竞争,进口煤的长驱直入已经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今年前5个月,国内全社会用电量和GDP仍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但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进口煤大幅降价,国内煤价也被迫下降。  进口煤持续降价,我国电力企业和进口贸易商均掀起了进口煤热潮,进一步加大国内煤炭企业的销售压力。国内大型煤炭企业率先降价,正说明了进口煤在竞争中的强势。  在这样的降价竞争中,缺乏成本优势的企业会被挤出市场,这部分企业的退出会自然使市场供求趋于平衡。到那个时候,拥有成本优势的企业会最终稳住阵脚,赢得市场。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相关行情动态
推荐行情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使用说明  |  豁免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8031169号-5